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采用3D打印制造微流控芯片越来越可行与方便。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显著简化微流控芯片的加工过程,在打印材料的选择上也非常灵活。
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陈少华、刘明课题组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级微结构仿生功能表面,可利用同一表面实现液滴的高效抓取和无损释放。
上海理工大学张大伟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多焦距微透镜阵列的制作方法。
通过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打印得到三维微柱阵列模具,然后通过PDMS二次翻模得到PDMS材质的三维微柱阵列,最后再经过磁控溅射等金属沉积方式将金属比如金沉积在三维微柱结构的表面作为导电层以形成最终的微柱电极。
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胡松涛副教授课题组提出了刚柔微结构复合的超疏水界面设计思想,解决了冲击定位要求苛刻的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在机械装备抗液防冰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蔡军课题组制备了一种基于小球藻细胞的磁性复合多聚体微机器人,实现了高效的靶向给药。该研究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微纳3D打印技术设计了哑铃形的微流控通道,用于进行BMMs的体外靶向给药试验。
湖南大学王兆龙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热响应3D打印水凝胶用于智能窗的设计,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 高精度3D打印技术,水凝胶结构的分辨率高达40μm。
上海理工大学超精密光学制造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流体辅助3D打印的微结构加工技术,并将该技术用于制备仿生复眼,利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高精度3D打印技术加工仿生复眼。